0512-67707621
探索 | 零工市场建设的创新与机遇:推动多元就业模式的转型与升级
时间:2024-08-09 来源:江苏埃森特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点击:948

b9a0753673d86386594485ad91f74579.png

文|零工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 梁平生

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对解决企业招工、用工及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问题有重要作用,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零工市场存在流程烦琐、供给不足,运营服务团队专业服务能力及整体数智化运营能力有待优化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零工市场作用,未来需要从打造“综合性+专业性”体系、优化零工市场建设、实现服务功能多样化、加强就业创业和劳动技能培训、创新零工人员权益保障措施、加强数智化建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提升。

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国已有 6900余家零工市场,它们对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宽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超过 2亿人,大致可分为临时工/零工、平台劳动者、技能/知识/手艺人以及创客四大类型(见图 1)。其中,临时工/零工年龄偏大、技能需求低、岗位附加值较低,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经过多年的发展,零工市场已成为大量大龄低技能劳动者求职就业的重要渠道。

b62dfd6e65317e9fb8144a7fa64a7080.jpg

我国零工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零工市场发展主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阶段,20世纪 90年代的自发展阶段,2000—2020年的加速发展阶段,2020年后的规范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始于 20世纪 80年代,当时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外来零星务工人员,零工就业模式开始出现。

自发展阶段始于 20世纪 90年代,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增加,聚集在城市的路边、桥头以及城郊的一些户外场所,自发形成零工市场。

加速发展阶段是进入 21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产业集群粗具规模后,推动了务工人员聚集于特定区域,各类零工市场在各产业特定聚集区域大量出现。

规范发展阶段是自 2020年起,国家大力支持灵活就业,逐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各地政府加大对零工市场建设力度。2023年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零工市场迎来规范发展时期。

我国零工市场发展机遇

第一,国家近年大力支持灵活就业,出台政策规范鼓励零工市场发展。自 2020年以来,政府逐步加强对灵活就业的支持力度,零工市场作为支持灵活就业的重要载体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也持续出台政策规范鼓励其发展。

2020年 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要求,把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

2021年 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为劳动者和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用工指导等服务。

2022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明确了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系列重点工作,如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强化零工快速对接服务等。

2023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规范零工市场服务定位、服务功能、建设布局、运行模式、信息分析、服务要求、服务能力等。

另外,地方政府亦出台多项政策,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如广东、山东、江苏等省纷纷发布零工市场建设指引,对布点选址、资源运用、功能设置、设施设备及日常服务等多个方面建设性地提出具体要求,引导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

第二,企业通过多元用工应对成本及招聘压力,而零工市场规范化发展有助于缓解招聘压力。2013— 2022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 3.27万元/人增长至 6.52万元/人,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零工经济研究中心早前调研数据显示,企业考虑实施多元用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降低综合用工成本,短期用工需求,业务量不确定,缓解招聘压力等(见图 2,图中数字表示分值)。另外,企业招聘的多元用工人员中约有20%是通过公共服务就业机构招聘的(见图 3)。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外部不确定性,不少企业实施多元用工以达到降低综合用工成本、满足短期用工等目的,零工市场的规范发展将有助达成零工市场内的供需对接,满足企业多元用工诉求,促进大量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

图片

图片

我国零工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零工市场发展主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阶段,20世纪 90年代的自发展阶段,2000—2020年的加速发展阶段,2020年后的规范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始于 20世纪 80年代,当时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外来零星务工人员,零工就业模式开始出现。

自发展阶段始于 20世纪 90年代,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增加,聚集在城市的路边、桥头以及城郊的一些户外场所,自发形成零工市场。

加速发展阶段是进入 21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产业集群粗具规模后,推动了务工人员聚集于特定区域,各类零工市场在各产业特定聚集区域大量出现。

规范发展阶段是自 2020年起,国家大力支持灵活就业,逐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各地政府加大对零工市场建设力度。2023年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零工市场迎来规范发展时期。

我国零工市场发展机遇

第一,国家近年大力支持灵活就业,出台政策规范鼓励零工市场发展。自 2020年以来,政府逐步加强对灵活就业的支持力度,零工市场作为支持灵活就业的重要载体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也持续出台政策规范鼓励其发展。

2020年 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要求,把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

2021年 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为劳动者和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用工指导等服务。

2022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明确了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系列重点工作,如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强化零工快速对接服务等。

2023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规范零工市场服务定位、服务功能、建设布局、运行模式、信息分析、服务要求、服务能力等。

另外,地方政府亦出台多项政策,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如广东、山东、江苏等省纷纷发布零工市场建设指引,对布点选址、资源运用、功能设置、设施设备及日常服务等多个方面建设性地提出具体要求,引导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

第二,企业通过多元用工应对成本及招聘压力,而零工市场规范化发展有助于缓解招聘压力。2013— 2022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 3.27万元/人增长至 6.52万元/人,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零工经济研究中心早前调研数据显示,企业考虑实施多元用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降低综合用工成本,短期用工需求,业务量不确定,缓解招聘压力等(见图 2,图中数字表示分值)。另外,企业招聘的多元用工人员中约有20%是通过公共服务就业机构招聘的(见图 3)。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外部不确定性,不少企业实施多元用工以达到降低综合用工成本、满足短期用工等目的,零工市场的规范发展将有助达成零工市场内的供需对接,满足企业多元用工诉求,促进大量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

目前国内零工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零工市场存在服务形式复杂、流程烦琐、供给不足、权益保障建设有待提升的问题。一是服务形式与流程有待优化。部分零工市场存在服务形式复杂、流程烦琐的情况,使得雇主和零工人员觉得效率偏低,进入零工市场意愿不强。二是服务供给相对不足。部分零工市场定位还停留在“用工交易场所”的定位,没有形成培训、法律维权、社保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三是权益保障建设有待提升。零工市场在工作环境、工资支付、工伤保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有待落实解决。

第二,零工人员面临权责利模糊、缺乏技能培训、年龄歧视等困境。一是雇工双方权责利模糊,容易产生劳动纠纷。确定劳动关系多数采取口头协议或简单书面协议的形式,缺乏规范的劳动合同,易引发劳动纠纷。二是零工人员缺乏技能培训,缺乏长远技能培训计划及技能积累,大多从事高强度工作,工作环境较差,难向高附加值工作发展。三是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困难、年龄歧视严重。很多“40”“50”零工人员难以找到工作,用工企业年龄歧视现象严重。而相对企业正式职工,零工人员多数处在无劳动保障的“裸奔”状态,一旦发生纠纷形成诉讼维权难度大。

第三,零工市场运营服务团队的专业服务能力及整体数智化运营能力有待优化。一是零工市场运营服务团队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当前不少地方零工市场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运营,但由于对运营机构配置的服务团队专业服务能力培训不足,导致零工市场实际运营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是数智化运营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零工市场的数智化运营能力不足,如数据共享及服务矩阵建设等仍处于非常基础阶段,导致零工市场未能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服务水平。

推动多元就业模式转型

与升级的改进建议

第一,打造“综合性+专业性”体系,提升特定产业雇工之间双向吸引力。为更好服务零工人员及产业群聚集地企业,需要健全“综合性 +专业性”的零工市场体系,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和用工实际,建设要素多元、特色明显的“小而精”零工市场,满足企业个性化用工需求和求职者多样化就业需求。以苏州市相城区建筑业零工市场为例,这是江苏省首家建筑业零工市场,自 2023年10月运营以来,已举办线下专场招聘 15场,参与企业 560余家次,提供岗位 3000余个。相城区建筑业零工市场根据产业发展和用工实际,建成要素多元、特色明显的“小而精”零工市场,因地制宜推进当地建筑业零工市场建设,助力江苏省高质量充分就业实际成效。

第二,优化零工市场建设。结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通过整合、改造、升级、新建等多种方式,选择地点便利、企业聚集、劳动者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核心功能突出、支撑功能匹配的零工市场,让零工人员及用工单位自觉走进零工市场。以广州市海珠区零工市场走进康鹭服装产业区为例,海珠区零工市场走进制衣行业核心区,辐射服务周边多条相关街道、村社制衣从业人员,未来将持续完善相关服务,如从线上平台、场内保障、便民服务、信息发布、意见收集、运营考核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调整零工市场入场指引,完善场内划线标识,持续提升零工市场吸引力。

第三,实现零工市场服务功能多样化,提供全面就业支持服务。未来零工市场建设需要从单纯撮合工作信息,逐步发展为集求职信息发布、档案管理、社保咨询、维权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引入车辆即停即走、工具借用/寄存、平价超市、住宿餐饮、车辆接送等服务,以提升零工市场吸引力及服务能力。以山西省运城市零工市场一站式服务建设为例,其推出零工对接、国外务工、高端就业、校企合作、技能提升等多个服务功能,并开设职业介绍、信息咨询、人事代理、就业创业、证件办理、劳动维权等窗口,打造出全链条一体化功能集聚平台。

第四,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为零工人员打开创业就业上升空间。未来零工市场需要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引入外部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提升零工市场培训能力,努力提高零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适应零工就业新需求,引入新培训内容如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等,满足多元化零工就业需求。以山西省永济市零工市场开展“抖音达人”培训为例,截至 2023年 11月,永济市零工市场已组织开展“抖音达人”培训班 6次,培训人数已达200余人。讲师从零开始授课,按账号搭建、视频运营、直播带货三大板块进行讲解,向广大零工人员全方位展现了电商运营的理论基础和运行模式,进一步拓宽零工人员创业就业空间,实现其个人增收和事业发展。

第五,创新零工人员权益保障措施,推出具有零工特色保险险种。零工市场建设需推出符合零工特性的劳动合同,对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约定进行明确(包括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地点、安全保障等),开展用工数据链条全程监管,并根据从业者特性推出零工特色保险险种等,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以福建省三明市推出国内首份零工人员专属意外伤害保险为例,其面向零工人员权益保障存在的保障难、维权难问题,设计出特色险种,并实现用工数据链条全程监管,创新零工人员权益保障方式,有效维护了零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另外福建省其他地区亦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新推出零工保障特色产品“零工保”。

第六,加强数智化建设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运营水平。未来零工市场通过引入企业、平台力量,建立政府与企业数据合作共享机制,获取平台企业的零工人员信息。推动零工市场信息库数据的动态更新并提升数据跟踪分析能力,能够对行业薪酬、行业用工需求、劳动者数量、行业分布、收入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及预测,提升数据可视化,有效呈现用工变化趋势,为企业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以广东省佛山市零工市场数字化建设为例,“灵享佛山”项目集线下服务阵地、线上数字化服务、多元化招聘活动、大数据分析体系于一体,依托大数据技术采集佛山全市零工岗位需求数据,并结合多元图表与可视化分析模型形成零工市场监测数据库,从行业薪酬、行业用工需求、用工需求分布、零工群体结构等多维度对佛山市零工市场进行数据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更精准的参考。

结束语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零工市场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展零工人员就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而随着服务体系优化、建设布局完善、功能多样化、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升等,我国零工市场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机遇,这对进一步有效解决我国零工人员充分就业、提升其技能及权益保障等将起到关键作用。

文章来源 | 《人力资源服务》7月刊

数字编辑 | 孙晓凡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文章请联系后台并注明稿件来源